瀨戶內海直島一棟百年町家「安藤忠雄博物館」,正式揭開安藤忠雄的建築宇宙。

坐落在直島的一間傳統町家,其實就是安藤忠雄博物館,博物館內保存著他的建築理念,而圍繞在周邊也都是由安藤忠雄規劃的各種建築,可以好好參觀喔。

在直島本村的巷弄裡,有一棟看似普通的町家,卻隱藏著安藤忠雄建築的核心語言:清水混凝土、光的引導、幾何切割構造等標誌性設計,被安藤迷視為縮影版的安藤全集。


 

ANDO MUSEUM/安藤忠雄博物館

瀨戶內海直島的本村地區街道,仍留有許多江戶時代的町家,屋簷、木構架、瓦頂,都是日常生活的延續,至今,居民依舊在木梁下吃飯、在牆邊閱讀,狹小走廊甚至會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
ANDO MUSEUM 安藤忠雄博物館開館於 2013 年,由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推動,座落於一棟百年町家。安藤忠雄在舊屋內嵌入混凝土:窄小的清水模廊道、與屋脊對齊的天井開口、木樑下斜向切割的空間、地下通道與圓錐形地下室,展示牆上的手稿與模型,呈現直島的開發歷史、照片與建築剖析,讓人彷彿能與安藤本人對話。






 

安藤忠雄式的未來町家

ANDO MUSEUM 表面看來是一間普通的百年町家,被安藤忠雄嵌入了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語言:自然光自天井灑落,經由清水混凝土的牆面折射與引導,投射進展示空間。這樣的設計,不僅在有限的尺度中創造出收縮、轉折與釋放的層次感,讓小房子也能蘊含大宇宙,同時隨著季節更迭、時間流轉、光影變幻,而展現截然不同的氛圍。
打造一間如此的百年町家,之後還可以繼續使用100年。
對於許多第一次來直島的人來說,ANDO MUSEUM安藤忠雄館就像是一把鑰匙,先打開理解安藤如何與直島交會的入口,再帶你走向直島其他的安藤忠雄建築,例如底下介紹的南寺、山谷畫廊與地中美術館。






 

南寺 Minamidera

ANDO MUSEUM 對面便是南寺,由安藤設計,內部展出美國光藝術家 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 的作品〈Backside of the Moon〉。
南寺的建築外觀如同寺院般低調,進入後瞬間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觀眾在完全失去視覺的狀態下摸索前進,或撞到牆、或踩到前方的腳步,無論多麼睜大眼睛,眼前仍是一片黑,直到數分鐘後,視覺逐漸適應,才察覺到光的存在。這趟從黑暗到光明的體驗過程,正是作品的核心-迫使觀者用身體重新認識看見這件事。
南寺的價值不在展品數量,而在於現代文明裡,完全交給黑暗的空間已十分稀有。
特別提醒:全館禁止攝影



 

山谷畫廊 Valley Gallery

離開本村,騎車進入直島的山谷,這裡的建築被安藤巧妙地藏入地形之中,混凝土牆與植被、石徑共存,讓人工與自然不再對立。
山谷畫廊是一座依地勢建造的小型展館,延續安藤的混凝土與光影語言,並不定期展出當代藝術。此回,步道間散落草間彌生創作的百餘顆鏡面球體,池塘中的球體隨風輕輕碰撞,反射著光影與風聲,營造一種自然即劇場的策展場景。風聲與腳步聲交疊,光斑在混凝土表面移動,蜿蜒的小徑像在引導一場無聲演出,我沒有急著拍照,只是跟著風的方向走。
山谷畫廊如其名,展現山谷瞬息風貌的畫廊,展現光的亮度、風的強度與山谷的深呼吸。





 

地中美術館 Chichu Art Museum

埋進地底的美術館,幾乎看不到外觀,全館僅依賴自然光照明。
安藤忠雄設計的幾何結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合成展廳與動線,讓觀者的移動與作品緊密相連,常設展展示三位藝術家的作品:莫內的《睡蓮》系列五幅,在白色大理石馬賽克的展廳中,隨光線呼吸;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的光之作品,讓人探索光的型態與邊界;沃爾特・德・瑪麗亞(Walter De Maria)的金色球體與黑色石柱,與自然光線交織出莊嚴氛圍。
在地中美術館裡,時間感特別強烈。或許因某個光線角度停留過久,或因畫作倒影而忘卻時間。藝術不再只是靜止的作品,而是與環境、時間一同呼吸的存在。
特別提醒:全館禁止攝影




相較於地中美術館、倍樂生美術館、直島新美術館這些大型藏館,ANDO MUSEUM 小而集中,以往不容易在大空間裡體驗的收縮、靜寂與留白,如今,被濃縮在一棟小屋之中,近距離觀察建築如何被光照亮、如何隨時間而變化。這樣的慢速與參與,正是直島安藤忠雄建築旅行最珍貴的體驗。


 

瀨戶內海藝術祭要看什麼

推薦閱讀:超越觀光的藝術島嶼!在瀨戶內豐島,連水珠、稻田、橄欖豬都能成為一場藝術。

推薦閱讀:瀨戶內直島絕不可錯過的家計劃,古民家化身美術館、食堂與休憩所,走進村落日常就是展覽。

推薦閱讀:瀨戶內直島最棒玩法,踩著單車不用刻意規劃,卻有恰到好處的海岸線與藝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