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娥主演韓劇《暴君的廚師》掀起「未來料理」熱潮,劇中以米酒燉牛排骨的橋段意外帶動台灣老字號西餐廳波麗路的「台塑牛小排」再度成為熱搜話題。
熱播韓劇「暴君的廚師」中,由潤娥飾演的天才廚師以一道「山葡萄米酒燉牛排骨」驚豔全場,更被譽為「來自未來的美食」,這道料理巧妙運用酒香燉煮,讓肉質軟嫩入味的烹調方式引發熱烈討論,然而,這樣的美味巧思其實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西餐廳「波麗路」早已上演,一道作法相似但風味卻極具台灣魂的「台塑牛小排」,正以它獨特的歷史與口感,呼應著這股跨越時空的料理風潮。
台塑牛小排的美味秘密,入口即化的「台」式浪漫
想像一下,一塊重達18盎司的超厚帶骨牛小排,經過師傅巧手先將表面香煎至誘人的金黃色澤,鎖住飽滿肉汁,接著,這塊牛排並非送入烤箱,而是浸入充滿台灣味的醬汁中,這裡頭沒有山葡萄米酒,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戶戶都熟悉的紅標米酒,搭配蒜頭、洋蔥與秘製醬油,經過長達1個半小時的文火細心燉煮,時間的魔法讓原本帶有嚼勁的筋膜與肉質,變得極致軟嫩,真正實現了刀叉輕劃即可骨肉分離,放入口中,那種無需費力咀嚼、肉質Q彈卻又瞬間化開的口感,完美保留了牛肉的原始甜美,正如劇中角色品嚐到燉排骨時,那宛如春日蝴蝶飛舞的驚喜與喜悅。
揭開牛排身世之謎,從波麗路到王品的美味傳承
許多人會將波麗路的「台塑牛小排」與知名的王品牛排聯想在一起,兩者外觀相似,但背後的故事與烹調哲學卻有所不同,根據波麗路第三代經營者廖英鈞的回憶與分享,這道菜的淵源深厚,早年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董事長及其家人便是波麗路餐廳的座上常客,王董事長尤其鍾愛波麗路牛排那入口即化的獨特軟嫩口感,甚至曾帶著台塑招待所的主廚前來與波麗路師傅交流廚藝,這段美味的切磋,為日後「台塑牛小排」的誕生埋下了種子,直到1990年,當時的台塑招待所總管楊國初創立了「聯一」西餐廳,再到後來家喻戶曉的「王品台塑牛排」,才正式將牛的第6至第8節肋骨這一部位的牛排料理發揚光大,也讓「台塑牛小排」這個名詞從此深植台灣人的味蕾記憶中。
跨越時空的料理巧合,主廚笑稱自己「來自未來」
根據長期研究台灣飲食文化的「百年波麗路」作者李東明考證,早在日治時期,波麗路的菜單上就已出現「ステッキ」也就是牛排料理,當時傳統的台式牛排作法是「先醃後煎」,與西式牛排直接生肉上煎台的作法大相逕庭,口感偏軟且帶有濃郁的醃製風味,然而,現今波麗路菜單上的這道「台塑牛小排」,卻是廖英鈞約在兩年前與主廚共同研發的新作,為了迎合現代消費者偏好品嚐生肉原味的烹飪趨勢,他們反覆測試,最終定調為「先煎後燉」的全新版本,廖英鈞笑著說,「當時我們想創造一種『台式洋食』的嶄新感受,所以大膽使用米酒、醬油這些很台式的佐料,沒想到兩年前的研發成果,意外呼應了熱播韓劇『暴君的廚師』裡的朝鮮式燉排骨,或許我無意間也成了來自未來的廚師吧」。
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波麗路90年的台式牛排美學
用酒燉煮肉類在當代料理中或許已是尋常技巧,但對於走過90多年歷史的波麗路而言,這不僅是烹飪,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與創新,餐廳長久以來秉持著「西餐外型、台灣味道、日本洋食精神」的核心理念,形塑了獨一無二的「台式牛排美學」,為了同時滿足尋訪懷舊滋味的老顧客與喜愛嚐鮮的新生代,波麗路的菜單特別規劃了經典與特選兩大系列,無論是想回味傳統的台式鐵板牛排,還是品嚐這道與韓劇巧妙連結的「台塑牛小排」,在這裡都能一次滿足,讓每一位踏入餐廳的顧客,都能在品嚐美味的同時,也感受到台灣西餐文化那深厚又迷人的演變軌跡。
波麗路 創始本店
主打菜色: 台塑牛小排
料理特色: 以紅標米酒、蒜頭、洋蔥、醬油燉煮1.5小時,肉質軟嫩入口即化,展現台式洋食風味。
話題亮點: 韓劇《暴君的廚師》掀起熱議,被譽為「來自未來的牛排」原型。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14號
電話:(02)25550521
想了解更多融合歷史與味覺的台灣經典料理,以下延伸報導帶你細細品味那些留在記憶裡的味道
推薦閱讀:礁溪排隊美食!安記幸福餐車花生捲冰淇淋 Threads爆紅,限購6組、餅皮賣完就收攤。
推薦閱讀:2025台北9大秋蟹美食地圖!清蒸大閘蟹、奢華帝王蟹與濃醇沙公,優惠套餐與訂位資訊一次看。
推薦閱讀:台北車站飲料店推薦!公園號酸梅湯 在地60年老店必喝,古早味冰淇淋必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