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是首度「有意識」踏上澎湖啦
我知道我曾經人到過澎湖,但那是母親大人說我還被捧抱在她懷裡的時候,哪有記憶,哪算數啊!!
雖然這趟是在澎湖觀光準備進入淡季的時候來,很多店家已經暫時休業
我的很多捲餅、潤餅也都沒吃到(哭)
但也就這趟讓我好好吃吃澎湖的特有美食吧
商家名稱:回家炸粿(澎湖縣白沙鄉講美村122號之1)
相關連結:FB粉絲專頁
營業資訊:0918133630 13:00-18:00
餐點介紹:炸物/飲料
用餐日期:2025.10
▲回家炸粿 店面
在從馬公市前往跨海大橋的必經大路邊,當天平日是生意就很不錯,現場排隊約3-4組
可見觀光旺季和假日應該是會排得沒完沒了
(客串演出: J哥、Na哥)
回家炸粿 菜單(拍攝日期:2025.10)
▲回家炸粿 料理過程
一個個放在竹蓆上的炸粿,上面都有擺兩隻大蝦,很是吸睛
▲回家炸粿
炸粿有兩種:炸粿(蝦子、高麗菜)、雙併炸粿(蝦子、蚵仔、高麗菜)
店家是以上面蝦子擺放方作標記
▲回家炸粿
除了炸粿是現做,其他都是預先做好炸過,點餐後才會再炸一次
▲回家炸粿 用餐環境
戶外座位,彎延的接地座椅其實是設計成雙心石滬的樣子
桌子則是很像國小課桌椅翻修成,很激起國小的回憶
兩位老闆光忙點餐、炸物就忙不過來了
因此內用和冷藏櫃的飲料都是自助式,內用的人客等老闆叫後自行到櫃檯取餐
座位周邊、桌面上也都有標語告示洗手台、垃圾與回收桶位置;座位區調味料和衛生紙也都有備著,整體來說很是周全
▲桌上調味料有椒鹽和辣椒粉;點餐櫃台娜則還有醬油膏和辣醬
其中辣醬有豆瓣或味噌的香氣,隨後辣勁慢慢浮現,香而不死鹹,辣感穩重厚實,推薦可加
海菜丸子 NT 40
口感味道都像實心地瓜球,外脆內有Q度,一開始都是地瓜球的甜味;咀嚼到後來才有很淡的海菜味道
八寶肉丸子 NT 60
以花枝漿為基底,摻混豬肉、蝦仁、胡蘿蔔、荸薺、洋蔥、青蔥、蒜頭,外層以豬油網包裹成橢圓球狀
點餐後再入鍋現炸,外層薄脆、有吸附少量油但不至於油膩膩,內層花枝漿偏軟糊,同時吃到其他食材的口感,如豬肉末、碎青蔥、小塊蝦仁和細緻清脆的荸薺。整體其實就像宴會或海鮮餐廳常見的炸海鮮捲或嘉義東市場的肉捲,只是做成大丸子形狀,但味道倒是沒什麼特別的
雙併炸粿 NT 50
在台灣本島,看到炸粿通常就是炸年糕、米糕、芋粿等等,但澎湖的炸粿則像是蚵嗲,是用大湯匙盛粉漿、填料,連同湯匙一起油炸,成品看起來是中央厚、外緣薄的圓餅。而且回家炸粿是會在炸粿上面放整支帶殼狗蝦(也有幾家澎湖的炸粿也會這樣做),他們的粉絲專頁舊菜單上還會稱炸粿為烏龜揹蝦子
▲內容有很多碎高麗菜和約六、七隻蚵仔
炸衣薄脆、油味乾淨;高麗菜很脆,蚵仔不大卻飽滿略有彈性(澎湖蚵仔口感比東石有彈性也比較沒有蚵味);表面兩隻完整大狗蝦(火燒蝦)炸到可以整支帶殼吃掉
我沒有去吃其他家澎湖炸粿,不知曉是否也跟回家炸粿的味道類似?
但就回家炸粿來說,雖然說成分和外觀都很像台灣本島的蚵嗲,但整體還是有所不同,可能是用的是當地產的火燒蝦和蚵仔,且粉漿的高麗菜比例多,調味也比較簡單,能吃到更多海鮮與葉菜的口感和味道。
美食FB粉絲專頁
小狐尼|孤獨的潤餅獵人旅行中
貓咪J哥和Na哥FB粉絲專頁
這個與那個 This & That
歡迎逛逛和給一個Thumb UP
喔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