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飛日本,雨中走訪全台唯一日本神社【桃園神社】,夏日祭典 鯉魚流光祭り

      大雨中,我們來到桃園市,拜訪集「全台唯一沒有經過大幅改建」、「日本境外現存最完整的日式神社建築」、「全台第一座忠烈祠」、「全台獨存的日本神社」等多重特點的【桃園神社】。

      ↓【桃園神社】位於虎頭山,正符合日本神社多建於高處、俯瞰市區的傳統。今天在入口社標迎接我們的,剛好有粉紅色的日式燈籠,以及數不清的巨幅鯉魚旗。

      日本的鯉魚旗(こいのぼり)是一種象徵祝福兒童健康成長的傳統裝飾物,特別在 55「兒童節」(端午,舊稱男孩節)時會懸掛在家庭門前或屋頂上。桃園神社參道設置了這樣多,就知道正逢日本兒童節時期,一年一度的【桃園神社夏日祭典鯉魚流光祭り】,呈現出受歡迎打卡景點壯觀的視覺效果。

      ↓通過參道、五之鳥居,即進入中軸線,兩側分別有手水舍、社務所、東司、管理室等設施。

      ↓從鳥居可遙望中門,沿途設有一匹銅馬、一對狛犬。拾階而上,即可進入拜殿、本殿,都是傳統日本神社建築元素,因保存完整,被列為三級古蹟。話說1930年,日本為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拆毀100多座寺廟,建造了200多座神社。台灣光復後,桃園神社成了全台唯一逃過拆除命運的日本神社,原本也預計於1985年拆除,最後在輿論與藝文界人士強烈呼籲下,保留了下來,議會通過,將改建的費用,用來修復神社,直至2017年,定位為「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神社東側「社務所」。

      ↓「手水舍」,提供參拜者在參拜前進行身心淨化、洗手、漱口的場所,昔日曾被日本人稱為「西淨」。

      ↓拾階而上,穿過中門,即可前往拜殿與本殿。

      ↓銅馬,代表神明的「乘騎」,也就是神明的坐騎或代步工具,被視為神使(神的使者)。

      ↓狛犬是神社的守護獸,負責守護神域、驅邪避煞,防止邪靈入侵。一般成對出現,一隻張口(稱「阿形」),一隻閉口(稱「吽形」),象徵宇宙的起始與終結。

      ↓桃園神社的主殿(本殿):以台灣檜木為建材,建築風格融合了「神明造」與「流造」兩種日本傳統神社樣式,展現出簡潔端正與柔和曲線並存的美感。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屬於官方神道體系中的官幣社神社。建築細節上,保留了典型的日式特色,如唐破風式屋頂裝飾、木構樑柱結構,以及象徵神聖結界的注連繩與日式繩結等元素,充分體現當時的宗教與建築風格。二戰後,神社主體建築不再用於神道祭祀,轉而供奉中華民國歷代抗日烈士與戰亡軍人牌位。

      ↓雨下超大!

      非假日又逢大雨,沒有熱鬧市集、街頭藝人表演,桃園神社此刻浸潤在一片濕潤的寧靜中。

      ↓帶來義式咖啡與瓶裝調酒的【No Worries Café】,今天也未營業。

      ↓坐得好端正。

      ↓「緣結祈願所」,設有日本神社常見的祈願儀式空間「繪馬掛所」,供信眾懸掛祈願木牌。所謂「繪馬」,是日本神社流傳已久的祈願工具,通常為五角形小木牌。古代日本人相信馬是神明的坐騎,過去曾以真馬獻祭神社,隨著時代演變,改以木雕、紙製或泥製的馬形物象代替,最後演化為在木板上繪製馬匹圖樣的形式,因而稱之為「繪馬」。木牌正面印有神社名稱,背面則留白,供人書寫心願、祝福,或自由繪圖表達心情。繪馬木牌,可在「風鈴迴廊」中的「御祈禱頒布所」選購。

      ↓「風鈴迴廊」。

      色彩繽紛、聲音清脆的「風鈴迴廊」,無數風鈴隨風輕晃,彷彿奏響一首透明細緻的樂章。這些風鈴靈感來自日本傳統的「江戶風鈴」,雖然不一定全為手工製作,卻同樣承載著祈願與祝福的心意。風鈴中央稱為「舌」,下方懸掛的紙片則是「短冊」,可用來書寫心願。當願望隨風輕輕飄起,便像是在風聲中悄悄對神明傾訴心語。

      非常浪漫好拍啊!

      風鈴輕響,樹葉沙沙,雨聲中的桃園神社,彷彿聽得見時光在靜靜流動,恍惚間,好似回到了昭和時代。暫時將那些文史藝術保護、忠烈祠與日本神社共存與否、歷史詮釋方式的討論都拋諸腦後,單純當作一趟異國文化的小旅行,好好感受這份靜謐與悠遠吧!

 

【桃園神社】夏日祭典 鯉魚流光祭り

活動期間:2025419日(六)至831日(日)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含國定假日)09001800

地點: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

 

.

 

  

創作者介紹
雲大少爺

大少爺的雲淡風輕

留言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