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尖石超美登山步道!霞喀羅古道走到白石吊橋,楓紅美景超壯觀。

早就聽說過「霞喀羅古道」,但每次去新竹尖石玩都沒特地來走過。去年12月,同事提起這條步道,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因為施工封閉到12月18日,最後我們決定2025年元旦後的第一個週六出發。

今年的霞喀羅古道改成可以直接開車到登山口停車場,不用再搭接駁車。不過我們第一次來,看到有人把車停在登山口前的空地,也跟著停,結果下午回來才知道那是私人收費停車場,一次150元。

剛下車時看手機顯示只有五度,我只穿T恤加薄外套,但爬山後根本不覺得冷。其實可以直接把車開到最後沒路的地方,那邊就是停車場,停滿的話再找路邊較寬的地方停車。登山口旁邊有市集,建議回程再買比較方便。

我們早上6:30從家裡開車出發,9點多到外面的停車場,再走進登山口,整理一下裝備,9:40正式開走。步道口的海拔大約1240公尺。

我們這次的路線是從「新竹尖石」的養老登山口進入,走到「白石吊橋」後折返,單程約8.2公里。沿路會經過幾個重要地點:粟園(3.7公里)、馬鞍(5.1公里)、武神(7.2公里),最後抵達白石吊橋(8.2公里)。

「霞喀羅」這個名字來自泰雅語「Syakaro」,意思是「烏心石」,因為這座山區盛產這種樹。烏心石的花有點像迷你的玉蘭花,樹幹還帶有白斑,當天我在地上看到不少落花,但實在無法分辨哪棵樹是烏心石。

 

剛開始的路段都算平緩,但因為兩天前剛下過雨,步道有點泥濘,甚至還看到摩托車的胎紋,走起來格外吃力。沿途經過幾座小木橋,有些還伴隨小溪流,因為高低落差,看起來就像迷你瀑布。

 

走了半小時後,迎來第一小片楓香林,陽光從樹梢灑進來,瞬間覺得空氣都變清新了!地上滿滿的金黃落葉,仰頭看著染黃的楓香樹,真的超美!

 

 

 

 

沿著步道走沒多久,發現了一座木炭窯,這是日治時期霞喀羅警備道的遺跡之一。當時駐在所的警丁會選擇油脂少、密度高、燃燒時煙霧較少的木材,例如九芎,堆進窯洞中悶燒,製成木炭供取暖與煮水用。

 

再往前走十分鐘,來到「粟園」,這裡曾是日治時期的駐在所之一,現在已經變成一片竹林,還有個簡易竹亭和椅子,正好適合當休息站。我們在這裡吃午餐,補充體力。

 

 

 

休息結束後,繼續往前20分鐘,就到了「馬鞍」,這裡是整條霞喀羅古道楓香最密集的地方。海拔1460公尺,當年也是駐在所遺址,現在變成賞楓勝地。紅黃交錯的楓葉鋪滿地面,這裡真的美到爆炸!

 

走到馬鞍已經是五公里,如果覺得累,這裡也可以選擇折返。我們拍完照小休一下後,繼續前進,沿路步道滿是落葉,空氣中還帶著淡淡的楓香味,真的應驗了它的名字。

 

 

 

12:37經過「武神」,這裡也是日治時期的駐在所遺跡,步道走起來仍然相當涼爽。不過過了這裡,最難走的路段開始了!

 

先是陡上樓梯,接著拉繩過崩塌地,再來是超級陡下的樓梯,然後一段狹窄泥濘的S型小路,剛好遇上會車,大家只能停等讓對方先過。這裡路很滑,我們小心翼翼慢慢踩穩再移動,才沒跌倒。

 

終於在下午1:18抵達「白石吊橋」,這座建於1921年的吊橋長145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橋下的溪床因為岩石呈現灰白色,所以這條溪也被稱為「白石溪」!我們坐在吊橋邊休息,吃點東西補充體力,1:36開始折返。

 

 

程因為人潮較少,走得快多了。接近四點時,在一個彎道驚嚇到一隻鳥,仔細一看,居然是台灣特有種「藍腹鷴」的母鳥!

 

 

 

回程的路緩,遠遠看到這片楓香林,我們依然開心的停下來拍照。

 

四點半左右,看到一棵超紅的青楓,早上可能走太快沒發現,這時候回頭看,發現霞喀羅古道真的處處是美景。

 

我們大約五點回到停車場,沿路都沒上廁所,真的超佩服自己!回程時,在入口市集買了幾顆泰雅族種的高麗菜和乾香菇當伴手禮。這次的霞喀羅古道健行雖然比想像中難走,尤其是濕滑泥濘的路段,但風景真的超級值得,還有意外收穫—第一次見到野生藍腹鷴!下次有機會再來,應該會選楓葉最紅的時候,拍起來一定更美!

 

 
創作者介紹

Big Fish

BigFish自由自在的魚《●)))><

留言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