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美麗華觀賞電影《拿破崙》首映場/混亂的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崙與約瑟芬的愛恨情仇

上週五(11/24)是電影《拿破崙》首映的日子,

這次痞客邦舉辦看電影活動我又跟上囉,

週五晚上就到大直美麗華影城看《拿破崙》。

 

這部電影主要在敘述法國著名政治家拿破崙.波拿巴的崛起故事,

以及他與約瑟芬皇后的關係,

由雷利.史考特執導,大衛.史卡帕編劇,瓦昆.菲尼克斯領銜主演與監製,

飾演約瑟芬皇后的則是凡妮莎.寇比,

是一部美國人拍的法國電影,演員說英文。

現在市場上大部分都是美國電影,這樣的組合很常見,

但如果從法國人說英語,且用美國觀點詮釋的角度來想,是不是會有點怪呢

拿破崙一生做了許多事,要濃縮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講清楚,實在是不可能,

他除了到處打仗,據說對於現在歐洲發展也有許多貢獻,

但是電影裡主要是在戰場與政治,只表達了他的爭戰雄心。

 

電影一開始就是瑪麗.安東妮皇后上斷頭台,超血腥的畫面我實在不敢看。

接著就是拿破崙最初展露頭角的土倫戰役,之後接連幾次戰役與政變,

可以感受到政治、社會都處於變動狀態的法國大革命時期非常混亂。

劇中約瑟芬第一次出現時是亂亂的短髮,看起來很像現代女孩,

拿破崙在社交場合看到約瑟芬就產生了火花,

當時約瑟芬是帶著兩個孩子的寡婦,但很有手腕,他們才認識半年就結婚。

婚後拿破崙出門打仗,約瑟芬就讓他戴了綠帽,

拿破崙知道後丟下埃及的軍隊跑回巴黎,實在很離譜,

其實他自己也有過許多情婦。

不過關於遠征埃及,據說真實的歷史是他到埃及還帶了考古隊去,

對於考古與古文明的研究頗有貢獻,只是電影未著重此點。

 

他對約瑟芬鍾情,但他常在外打仗,兩人的關係感覺也有距離感。

1804年拿破崙加冕為皇帝,

有一幅很有名的圖是他與約瑟芬的加冕,穿著漂亮了紅色披風讓人印象深刻。

以前就知道這圖,不過看了電影才知道他戴著桂冠皇冠進場,

另外還打造了皇冠,沒等教皇幫他加冕,就自己拿起皇冠為自己加冕,也幫約瑟芬加冕。

這樣的舉動好大膽又嚇人,感覺他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王。

 

可惜後來約瑟芬無法為他生孩子,兩個人離了婚,不過還是保持聯繫。

為了與他國聯盟,他後來娶了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生了個兒子。

拿破崙死後她逃回奧地利再婚。那個時代想起來就覺得好混亂。

 

拿破崙一開始打了很多勝仗,他的成名戰場面很壯觀也很血腥,氣勢強大。

後來遠征俄國消耗大量人力與物資,沒想到被俄國擺了一道,1812年鎩羽而歸。

對這一年印象深刻,是因為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做了一首1812序曲慶祝打贏拿破崙,

曲中聽得出隆隆砲聲,那可是首讓人印象深刻的樂曲!

說到音樂,這電影中用了很多古典音樂,

戈賽克是當時在法國的作曲家,他的嘉禾舞曲大家一定也耳熟能詳!

 

他說他犯錯會第一個承認,但他從沒犯錯過!@@(狂人果然狂)

隔了兩年拿破崙退位,到厄爾巴島去住,

不到一年,又回巴黎,再次成為皇帝,並率軍打仗。

或許是對自己太有自信而輕敵,沒想到對手已經掌握了他的個性與做法,

最後法軍在滑鐵盧慘遭敗仗,被英國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終其一生。

 

通常我們提到歐美名人,說的都是姓,

但看完《拿破崙》我發現拿破崙是名字不是姓,

真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真是太奇妙了!

 

雖說《拿破崙》算是傳記電影,但我對《拿破崙》個人生平並不是很瞭解,

對於內容真實性無法批評。

這部電影倒是可以對他與法國大革命時期有些概念,

不過網路上有許多批評,似乎更改了不少歷史,

如果是研究歷史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看法。

一般觀眾可能當成娛樂電影來看的成分比較多,就不會計較細節了。

拿破崙是歷史名人,如果換了拍片組合,拍起來會是不同的呈現吧。

 

如果你也有興趣多瞭解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可以趁現在熱映中,前往戲院一探究竟。

 

文末順道分享,這次看電影我摸到Happix囉。

創作者介紹
Big Fish

BigFish自由自在的魚《●)))><

留言
0 則留言